
“情系一江碧水,愛在兩岸風華”。最美人間四月天,東江河畔的柏埔河碧道碧水悠悠,尤其是今年春節建成開放的濱江生態景觀長廊,黃花風鈴木、粉色櫻花等次第盛開,游人在這里打卡拍照、漫步休閑,領略愛情與生態之美。2020年,包括柏埔河碧道建設用地在內,江東新區臨江鎮共完成土地征收2845畝,全力保障了轄區內省市區重點項目的建設用地和高鐵新城、產業園起步區的開發建設,有力推動了“河源未來城市發展核心”加快建設,這也是該鎮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全鎮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黨建是一面旗幟,旗幟無聲,卻能鼓舞磅礴斗志。在臨江鎮,黨的旗幟永遠飄在最前沿,不論是疫情防控、搶洪救災,抑或是掃黑除惡、基層治理,黨建工作成為引領臨江鎮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臨江鎮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全鎮干部群眾共同抵御災害風險,全力維護群眾生命安全和社會和諧穩定,全鎮黨員干部增強了"四個意識"、堅定了"四個自信"、做到了"兩個維護",凝聚黨群合力,展現一幅幅具有臨江特色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夯基石筑“堡壘” 擦亮支部建設“政治底色”
根深則葉茂,本固則根榮。臨江鎮堅持把黨建工作作為主責主業,把加強黨支部建設作為重點工作,大抓基層,大抓支部,認真落實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著力在規范化建設、黨建全覆蓋、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等方面拓展新思路、尋找新突破,不斷推進黨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相融共促。同時還健全完善鎮黨委全面領導基層的工作機制,加強各村居"兩委"班子建設,推進城市和企業領域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提升新興領域黨建工作質量,鞏固提升軟弱渙散村整頓成果深入實施"頭雁"工程、黨員先鋒工程,開展"云端上的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大力推進省定貧困村創建"抓黨建強治理促脫貧謀振興示范村",把各黨支部打造成為更加堅強有力的戰斗堡壘。 如年豐村通過黨建帶動,軟弱渙散整頓成效不斷提升,已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實現了后進變先進的目標。
臨江鎮黨支部規范化建設也全面推進,特別是各村居黨支部的議事決策、工作規程、"三會一課"、臺賬資料等黨務村務不斷完善,對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集體經濟組織、村務監督委員會的領導更加有力,與群眾的聯系更加緊密,非公企業黨建摸排和組織建設"雙同步"工作全面完成,2020年發展"兩新"黨組織12家,鎮黨校、各村(居)黨群服務中心和"五小"場所建設不斷完善,"騰訊為村"認證村民4378人。隊伍壯大了,思想不能散。此時,凝心聚力眾志成城,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該鎮一直把黨風廉政建設擺在突出位置,保持清醒認識,認真落實"兩個責任",堅持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并重,堅持學習教育和監管懲處并舉,大力推進人才隊伍建設,2020年發展新黨員17人、吸收入黨積極分子26人、開展談話提醒16人次、處理違紀黨員3人,營造了干事創業擔當的濃厚氛圍。
鑄“黨魂”鍛“鐵軍”“弄潮兒”精神光芒閃耀
時間向前,如東江河水奔流不息。濱江生態景觀長廊蝶變的模樣,在鎮村干部們和施工團隊的日夜奮戰中,也一步步從圖紙走向現實,越來越清晰。“就像自己的孩子,看著臨江一天天長大,越變越美,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該鎮一負責征拆工作的黨員干部如是說,為充分與群眾溝通對接,以真誠換理解,“5+2”“白+黑”成為了常態,經常進村入戶與群眾面對面講政策、談發展,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反復做通群眾思想,搶時間要效率,最終用努力贏得了群眾的支持,簽訂了一份份征拆合同,有力推動了"河源未來城市發展核心"加快建設。
在全鎮黨員干部的努力下,2020年,該鎮完成土地征收2845畝、房屋征收51棟1.1萬平方米,全面保障了重點項目的建設用地,有力推動了贛深高鐵、高鐵東站、G205國道改線、柏埔河碧道、景觀長廊、高鐵新城二片區、產業園起步區加快建設,深河科技園項目啟動規劃,累計高鐵新城組團簽約項目11個、產業園起步區組團簽約項目42個,產業發展集聚增效,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平臺加速成型。除此之外,臨江鎮黨員干部還不顧個人安危,第一時間趕赴疫情防控、搶洪救災、掃黑除惡和基層治理工作現場,用血和汗幫助陷于水深火熱的群眾擺脫危險,與黑惡勢力作堅決斗爭,妥善調解矛盾糾紛。尤其是疫情爆發以來,鎮黨委指導督促各村居成立了疫情防控臨時黨支部,發動200多名在家黨員投身于防疫一線,與三人小組一起編成92個小網格,構筑了聯防聯控的嚴密防線,有力維護了群眾生命安全,并經常走進企業、商戶、學校等場所,認真開展宣傳、摸排、防控等工作,為有序推進復工復產提供了保障。
興產業美生態 提升美麗宜居“新顏值”
為鄉村振興和鎮域發展構建“黨建引擎”,臨江鎮積極發揮各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大力實施黨員先鋒工程和"頭雁"工程,積極培養和發展新黨員,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在各村黨支部大力號召下,很多黨員以身作則、率先示范,帶頭自行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積極參與文明戶評比活動,營造了良好氛圍,帶動了周邊群眾的積極性,推動村莊面貌實現了整體改善,一個個有顏值、有內涵、有特色的美麗宜居新家園不斷涌現。
該鎮建設精美農村以"三清三拆三整治"為抓手,深入開展村莊清潔戰役行動、周三"衛生日"行動、"衛生環境、生態河湖"專項治理活動、破舊泥磚房清理專項行動、人居環境整治"百日行動"等工作,勝利、桂林、年豐、前進等4個村已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其余6個村已達到干凈整潔村標準。該鎮還因地制宜打造農村"四小園"生態板塊,10個行政村均已啟動農村"四小園"建設工作,把"四小園"等小生態板塊納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內容,以小美促進大美,以行政村為基礎,以自然村為基本單元,因地制宜,按照先整治、后提升,先規劃、后建設,以點帶面、梯次創建。如今,該鎮還積極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在發展養雞、荔枝等傳統產業基礎上,找到適合本地特色的產業發展新路子,投入800萬元,在勝利、桂林、光凹、年豐等4個村建設超過800畝的中草藥材種植基地,種植金絲皇菊等品種,目前長勢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