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阮嘯仙紀念館參觀。記者 黃世軍 攝
國慶假期第三天,外出旅游仍然是不少市民的選擇。記者了解到,河源重新修葺的粵贛古驛道吸引不少游客前來“訪”古游覽,同時也帶旺了周邊的紅色旅游景點。感受古道歷史厚重、接受紅色文化熏陶,游客真正領略了一次紅色、古色滲透的融合之旅。
古驛道旁聆聽“紅色故事”
昨日(10月3日)上午,記者在東源縣義合鎮下屯村看到,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來到阮嘯仙故居參觀、瞻仰。一些外地游客也沿著古驛道,慕名來到阮嘯仙故居。
“前一天走了走東源縣雙江鎮寨子段粵贛古驛道,感覺環境非常舒服,”來自惠州大亞灣的陳湘潔女士告訴記者,“阮嘯仙故居離古驛道不遠,今天來這里,現場通過音視頻、圖片、文字等,了解這位從下屯山里古道走出來的革命英雄的光輝事跡,收獲很大。”
連平縣繡緞鎮關爺埂段粵贛古驛道也是河源近期修復的古道精華段。在這里,分布著塔嶺烈士墓園、中共連平縣第一個黨支部紅色革命舊址等10多處革命遺址。這些古驛道旁的紅色革命舊址留下了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歷史的記憶也將永遠留存在人們心中,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來此參觀和瞻仰,讓紅色基因薪火相傳。
古驛道加入紅色元素
延續千年的粵贛古驛道,不僅有山清水秀的優美生態、深沉厚重的歷史足跡,還有許多有著光榮歷史的紅色革命遺址,在這條綠色古道之上閃爍著紅色光芒,同樣吸引著各方“訪”古尋根的客人。
“要讓更多人了解阮嘯仙的學習成長經歷,就必須對古驛道要有更多了解,因為阮嘯仙等革命先驅就是通過粵贛古驛道走出去的。”在下屯村黨支部書記阮烈志看來,這些古驛道處處記載著先輩用鮮血和生命寫成的革命事跡,留下了許多彌足珍貴的革命史料和遺址,古驛道與紅色旅游應該結合起來。
據了解,在省住建廳的指導下,河源正積極開展保護修復古驛道本體、修復建設連接線、修繕重要歷史遺存、建設服務配套設施等工作,基本完成了河源粵贛古道精華段的保護修復工作。目前,河源正在進一步活化利用古驛道,重點打造的紅色主題旅游線路也已投入使用,免費對當地群眾和外地游客開放。
此前,省核工業地質局二九二大隊勘測人員和河源文物普查員一起,先后在東源縣雙江鎮、澗頭鎮以及和平縣青州、熱水等地,陸續發現了文筆塔遺址等數十處古驛道旁的歷史遺跡,這些新發現,為粵贛古驛道“重現”畫出了詳盡的坐標,這也為促進河源紅色歷史文化資源和古驛道資源結合開發提供了更多條件。